清晨的金山還籠在薄霧里,上海萱宸護理院的門診樓已亮起燈光。當外賣騎手萬玉翠的電動車停在院區門口時,車筐里的早餐還帶著攤主的體溫 —— 這是她今天送的第 3 單,也是屬于這座城市的第 N 個溫暖注腳。
“他們日均騎行 62.3 公里,高溫天日均接單超 35 單,卻只有12%的騎手做過年度健康服務。” 萱宸護理院孫院長談及外賣騎手群體時,話語中滿是心疼。考慮到騎手們頸椎病、腸胃炎和心血管疾病高發,護理院量身定制了健康服務套餐,涵蓋測血壓、心率、血糖、腰椎 X 片,還特別增設針灸體驗環節 。孫院長語氣堅定:“我們絕不能讓這些為生活奔波的人,倒在送貨路上。”
在測血壓區域,血壓計 “滴滴” 作響,顯示餓了么騎手孫皓血壓偏高。孫皓苦笑著搖頭:“中午高峰時段,訂單一個接一個,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針灸室里艾草香彌漫,餓了么騎手周桂成俯臥治療床。中醫專家持艾灸條為他艾灸頸椎:“這已是今天第 5 位做針灸的騎手,你的頸椎反弓比上周那位還嚴重,常低頭看手機?” 周桂成嘆氣:“中午訂單多,提示音一響就得低頭看路線,送完餐脖子僵得像木板。”
治療結束后,周桂成緩緩起身,活動了一下脖子,眉梢不自覺地上揚,露出舒心的笑意:“你們這針灸效果太贊了,比我貼了好多天的膏藥管用多了!”
據統計,67% 的騎手存在不同程度的脫水傾向,32% 因長期低頭看手機,患上了頸椎反弓。中醫專家叮囑:“接單的間隙,記得深呼吸三次,再花幾分鐘做做‘米字操’,活動一下頸椎。”
"量血壓時護士說 ' 天熱別總吃冷拌飯 ',這句話讓我想起老家的媽媽。" 騎手高周琴的眼眶微微發紅。
這些細微關懷比體檢數據更有溫度。這種 "精準溫暖" 正在產生化學變化,有騎手在送餐時主動提醒老人 "降壓藥要飯后吃"。
暮色中,騎手們的頭盔燈匯成流動的星河,護理院的護士們仍在整理健康服務報告。陳雯雯在工作日志里寫下:"今天有位騎手說,健康服務時感覺像回到家。"
這句話恰好印證了騎手漆丹的感慨:"我們送的不僅是外賣,更是城市的煙火氣;護理院給的不僅是健康服務,更是讓奔跑者停下腳步的理由。"
這場健康服務的背后,是基層黨組織協同創新的生動實踐。作為高新區產業園區黨支部的結對共建單位,萱宸護理院黨支部承接了這項專為騎手群體設計的健康服務項目。"園區黨支部在走訪中發現騎手健康隱患突出,我們發揮專業優勢定制方案,這是黨建引領下的精準服務。" 護理院黨支部書記孫莉莉的話語道出了合作初衷。
高新區 “騎手關愛計劃” 與護理院資源共振,協作顯效:騎手接單更專注,主動排查隱患,不少騎手成社區安全觀察員。這也是高新產業園區黨支部工作的特色亮點和關懷,讓健康服務轉化為城市正向循環。
這不僅是個體健康的轉變,更是城市文明的進階。當每個為生活奮斗的身影都被溫柔相待,當善意從偶然的善舉變成系統的關懷,金山正在書寫的,是一份關于城市溫度的時代答卷。那些在晨曦中閃爍的頭盔燈,與護理院窗欞透出的暖光,共同勾勒出一座城市最動人的輪廓:它不僅有高樓大廈的鋼筋鐵骨,更有對每個奮斗者的深情擁抱。
或許,"金山有愛" 的真諦就藏在那些細微處:是黨支部聯席會上的需求清單,是護理院為騎手定制的健康服務套餐,是騎手為老人多停留的三分鐘。當護理院的溫暖遇見騎手的奔赴,當社會關懷照進每個奮斗的日常,城市的煙火氣里,便流淌著最動人的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