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我院針灸康復科陳順喜副主任中醫師,作為中國第18批支援中非醫療隊隊員、副隊長,正式踏上了前往中非共和國的征程,開啟在中非友誼醫院為期18個月的支援任務。近期,陳順喜醫師和隊員們圓滿完成任務后凱旋歸來,想必小伙伴們都很想了解這“援非之路”究竟有哪些驚喜與成就,又付出多少淚水與汗水,讓我們一起跟隨陳醫師的角度,沉浸式體驗一次援非之旅。
一、到達(遠隔重洋,枕戈待命)
時間回到2020年12月6日,第18批援中非中國醫療隊抵達中非首都班吉,從遙遠的祖國來到萬里之外的非洲大地,再根據中非共和國防疫規定,醫療隊在駐地酒店進行隔離14天之后,開始正式與17批救援隊的前輩們交接工作,接下援非這根接力棒,亦是接下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挑戰。
在進行對口交接時,老隊員傾囊相授,新隊員專心致志,認真做筆記,保證交接工作詳實到位。班吉友誼醫院院長及重點科室領導為醫療隊的到來舉行了歡迎儀式,并詳細介紹了醫院的各方面情況。在為期一周的交接工作結束后,2020年12月28日,班吉友誼醫院中醫門診部,正式開始工作!
二、初探(天荊地棘,甘之如飴)
當初步熟悉了工作領域后,迎面而來的是中非的高溫氣候,在這里沒有四季輪回,只有旱季和雨季,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這里的旱季,進入旱季以來,雨水顯得彌足珍貴,只有炙熱的陽光時刻告訴你漫長夏天的存在,當地的物資非常的匱乏,但這難不倒種花家的勤勞人民,很快在駐地的院子里,陸陸續續出現了空心菜、小青菜、大白菜、韭菜等蔬菜;
在這里除了環境惡劣,物資匱乏之外,局部地區時有戰亂,新冠疫情不容小覷,惡性瘧疾、艾滋病、肺結核等傳染病依舊肆虐。為了加強隊員們的自我保護,也為了全隊安全,隊長要求隊員們工作時必須穿防護服。
然而,班吉友誼醫院雖是中非排名前三的大醫院,但醫療條件及硬件設施相當落后,中非地區常年白天氣溫炎熱,電力資源緊張且不穩定,沒有自來水供應,工作環境簡陋,空調設備損壞嚴重,診室狹小。即使早有心理準備,但穿上防護服高強度連續工作4小時后,頭上的汗水流到N95口罩的下部處積滿,陳醫師也因高溫和高強度的工作而中暑,幸而有優秀的祖國醫學拔罐治療,這也讓陳醫師更加深刻認識到,本次任務的艱辛。
復雜的環境,簡陋的條件,高風險的工作,不復來時單純的勇往無前,當一份考驗沉重的壓在肩上時,陳醫師沒有退縮,而是選擇扎根在這一片土地上,承受風雨,團結協作,努力為這一片人民撐起傘來。
三、扎根(扶危救困,弘濟時艱)
轉眼間,中醫門診部的工作在磕磕絆絆中順利開展起來,這里的病人多是以疼痛為主要疾病,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頸椎病、腰腿痛、跟腱炎、網球肘,還有腦梗塞(小便不利、肢體活動不利等后遺癥)、下肢攣縮、脊髓損傷、面癱等神經系統疾病。在缺醫少藥、設施簡陋的硬件背景下,陳醫師只能數著針數(一個病人不能超過10針)做治療,并且迎難而上,積極創造條件,成功開展電針、拔罐、腹針、臍針、面針、小針刀、運動康復等國內門診常用的治療項目,最大限度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后來收治的病種也逐漸增加,也受到了患者們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在剛開始三個星期門診工作量就從最初每天上午十來個到三十多個病人,每個工作日清晨中醫科診室門口的長椅上總是坐滿了靜靜等候待診的 “粉絲”,其中還有一些中資企業人員,慕名而來的患者日漸增多。隨著時間的積累,中國醫生的好口碑廣受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中醫門診越來越炙手可熱,最多的時候半天就要接診60多位患者,其中愿意接受中醫施治的患者比例也非常高。
然而真正在診療的過程中,并沒有像上述說的那么簡單,眾所周知,針灸是一項相當考驗醫師操作與手法的治療手段,陳醫師每次進行治療時,都需要帶著手套給病人扎針,進針時會影響施治手感,有時候經過酒精消毒后會出現手套手指粘在一起的尷尬,給患者打針灸的時候給還要透過隔了一層霧氣的護目鏡,花好大力氣確認好位置,再小心地估算下手的力度和針刺入的深度。
沒有任何一份成功是無緣無故發生的,面對這樣的困難,不敷衍了事,從每一位患者的疾病情況入手,辨證論治,因人制宜,陳醫師竭盡全力為患者解決病痛,中醫藥文化才能在非洲大地上順利發揚起來。而患者回報以真誠的感謝,與對祖國傳統醫學的信服,也是激勵陳醫師一直攻克難關,砥礪創新的根本。
四、結果(術精岐黃,譽望所歸)
也許日子每一天過的都很艱難,但歸國后回頭看時,又覺得,這18個月轉瞬即逝了。
(因為醫院藥物緊缺,患者配不到止痛藥,因此陳醫師開展了如臍針、耳穴貼壓來長時間留針留穴以增強止痛效果的新技術,并在當地收集80例關于“養肝益腎法”耳穴貼壓聯合電針治療中重度膝骨關節炎病例,療效顯著;開展了頭皮針長時間留針新技術治療中風改善肢體偏癱;除了精研醫術,不斷提高自身中醫結合西醫技術之外,陳醫師克服中非網絡條件落后的困難,時刻關心國內外先進的中西醫康復技術的最新進展,積極撰寫論文和申報課題,與時俱進。在此期間,已發表二篇省級二類文章。)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陳醫師在門診共治療了患者7000余人次,接診新病人800多人次,華人300余人次,共接收到來自華人的8面錦旗、一封感謝信,以及中非共和國瓦卡省省長維克多-比塞科因先生、政府前議員阿爾塞納-孔博先生等重要官員正式的官方感謝信6封。
當地時間2022年6月29日下午,第18批援中非中國醫療隊全體隊員在總統府參加隆重的授勛儀式,醫療隊9名臨床醫師獲中非國家感恩榮譽勛章—“軍官”勛章。授勛儀式上,中非共和國總統圖瓦德拉親手為隊員們佩戴勛章并頒發證書。
中醫藥文化走出國門的征途并非一蹴而就,憑借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通過祖國傳統醫學中醫針灸結合新興的西醫技術讓更多的患者受益,終有一天中醫文化也能引流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