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最新發布的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達到1209.06,較上一周增長0.9%,超過了金融危機前的最高值。而在2009年底,這一指數僅為995.94點。8月3日,波羅的海指數上漲10點或0.52%,至1977點,為連續第12個交易日上升。
在熬過了漫長的外貿低迷時期后,集裝箱運輸市場出現了令人歡欣鼓舞的局面。上半年全國集裝箱吞吐量達6870.18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2.3%。而今年7月,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21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1.20%,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
不過,這種似乎突如其來的經濟復蘇打亂了很多人的陣腳。
“有船,有貨,無艙,這是目前海運業面臨的最大尷尬。”深圳某船公司部門負責人表示。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該負責人桌上的電話還在不停地響起,電話的內容就是只有一個:緊急訂艙。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3548.8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了43.1%。同時,國際貿易量也大幅度恢復增長15%以上。
大量涌出的訂單,令許多船公司看到了新的曙光。“今年以來,各大船公司紛紛開足馬力投入新的運力來應對持續增長的貨運量。2009年,有25%的運力停航,而目前停航運力不到5%。”中遠國際貨運相關人士向深圳商報記者介紹,“也就是說運力增加了20%。”
運力需求的持續增長,使新造船及閑置運力陸續投入運營。法國著名船舶經紀公司Alphaliner表示,兩周前集裝箱船隊的閑置運力規模從192艘下降到現在的174艘。至6月底,僅中國至歐洲航線投入運力已達300艘共225萬標準箱,較年初大幅增長了近10%。
集裝箱缺口推高海運費
運力與貨量齊升,快速消耗了市場上的空箱存量。中遠相關人士分析認為,雖然旺季附加費是慣例,但集裝箱缺口增大,是造成目前海運價格不斷攀升的主要原因。
雖然每年6~11月海運市場才進入旺季,但自今年1月份以來,持續復蘇的海運市場也帶來了海運費的不斷上漲。
“今年以來,包括燃油附加費、旺季附加費、緊急設備附加費等,總共加了有三四次了。”某船代公司員工許先生昨天這樣對深圳商報記者說。進入8月份,美線每個大柜運費已經較年初的1200美元翻了一番,到2500多美元。作為經濟的新興地區的中南美洲,漲幅也在1000至2000美元之間。
“而現在的問題是,即使漲價了,很多船公司也已經沒有箱子了,開始拒收貨物。”許先生說。
船公司在搞“饑餓療法”?
“一般說來,船公司艙位和集裝箱匹配量是1∶1.8~2。低于1.8就會顯得緊張,但目前這個比例甚至達到1.5。”有船公司負責人這樣表示。日前,新加坡上市公司戴爾瑪集團預測,今年市場預計短缺250萬個小柜,而目前全球一年的小柜產量也僅有200萬個,這意味著貨柜短缺的問題將至少持續一年。
集裝箱近期大漲 長遠看前景不明
“餓過頭了,吃相不好看,是正常的。”在某航運信息網站上,網友這樣評價今年以來持續加碼的海運費用。
市場回暖確實給船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匯豐證券早前表示,受惠經濟復蘇較預期強勁,令集裝箱出現短缺情況,并相信集裝箱租賃及價格將維持于高位一段時間。
中遠集團總裁魏家福此前透露,今年上半年中遠利潤達到60億元。“去年一年才賺14億元。”他說。
集裝箱需求量的快速上升,也讓南方中集、勝獅、新華昌、廣船國際等集裝箱制造工廠利潤大增。中集集團稱2010年集裝箱業績將大超預期。目前,箱價已經突破歷史高點,8月份20英尺標準箱訂單價格已達到2700美元,比2009年底的價格上升40%,超過2008年2季度歷史最高價格2550美元。
不過,進出口貿易和外部經濟環境造成的市場基礎不穩固,正給第四季度海運市場帶來隱憂。
8月4日,波羅的海指數連續第二天下跌。分析師認為,因貨運業務緩慢,前景看似脆弱。分析師Arctic Securities稱,“我們預計運費將上漲,但依然對近期的任何漲勢均保持謹慎態度。”有數據顯示,中國7月制造業自2009年3月以來首次出現萎縮。
多位專家表示,波羅的海指數還將在低位震蕩,集裝箱市場下半年也同樣面臨需求可能放緩的壓力,因此集裝箱短缺應該是短期性。廣發證券也認為,PMI(采購經理指數)連續兩月的走低,預示我國出口貨量將逐漸走低。
“現在,不僅集裝箱制造廠單班生產,而且船公司對新箱的需求也顯得不那么迫切。”華南中遠相關負責人對深圳商報記者說。他認為,隨著貨量的減少,第四季度海運價格應該會逐漸回落。據他透露,由于對后續市場不確定性的擔憂,船公司在增加新箱子方面仍持審慎態度。
對此,有分析師就指出,國內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都將使集裝箱市場的需求有所減弱,船公司應該認清這么一點:在訂單消化完之后,驟增的箱子要放在哪里?
不過,這位負責人不認為船公司是在采取“饑餓療法”:“船公司2008年以來一直在虧損,現在貨量驟增,誰不想抓住機會扭虧增盈?”
在鹽田港后方,許多新集裝箱正陸續進入各大堆場。除了從珠三角其他地區調用空箱,新箱生產也在加緊進行當中。“目前已經有5000多個新箱進入我們堆場。”某堆場負責人介紹說。
去年此時空箱多得放不下,一夜之間,箱子去哪里了?
8月4日,在鹽田港后方某空箱堆場,公司負責人指著顯得空曠的場地對深圳商報記者說:“今年初到5月份,堆場的使用率不到50%,去年的這個時候所有堆場都是滿負荷運轉。”他認為,“一箱難求”是船公司實施饑餓療法的結果。
在他身后不遠處,占深圳近一半份額的鹽田港,每一艘集裝箱船離岸,都將給深圳港帶來大量的空箱缺口。
鹽田國際有關人士表示,與上海、廣州等地相比,深圳港特別是鹽田港區的進口重箱比較少,出口重箱多,造成深圳港空箱短缺的情況比國內其他城市更加嚴峻。數據顯示,今年7月,深圳港進口重箱32.8萬標準箱出口重箱99.9萬標準箱。
“一般來說,深圳港運出去五六個箱子,才能進來1個箱子。”有業內人士這樣分析。而去年這個時候,在鹽田港后方,各個堆場都爆滿,一些路邊也堆滿了集裝箱。船公司更是將船拋錨停放在海上,用來堆放空箱。
在“箱等貨”的情況下,大量船公司開始閑置運力,退租空箱,大量空箱因運輸費用巨大,而被船公司滯留在國外的堆場里,搭不上回深圳的船舶。
“目前深圳每月的集裝箱缺口大約有10萬個。”萬永聯集裝箱有限公司郭昭春總經理這樣對深圳商報記者說。中遠一位負責人也認同這個說法,他認為,按此計算,今年深圳港的集裝箱缺口將達100萬個。
據他介紹,除了退租以及將空箱留在國外,許多船公司還將箱子賣給歐美、越南等一些地方,被用來改裝成居住、商鋪等。“加上深圳今年以來境外空箱進來的少,迅速提升的外貿出口需求讓許多船公司有些措手不及。”他說。